DB5115∕T 130-2024 油茶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宜宾市)

ID

8AB792443BFD46E5A0C94B0137800DE6

文件大小(MB)

0.26

页数:

13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CCS B 66 5115,四川省( 宜宾市) 地方标准,DB 5115/T 130—2024,油茶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on reconstruction of low function forest of youcha,2024 - 08 - 26 发布2024 - 09 - 26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115/T 130-2024,Ⅰ,目次,前言.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 1,4 类型划分与评判标准.1,5 改造目标2,6 改造措施2,7 病虫害防治 5,8 施工管理5,9 种质资源保护.4,10 监测与档案管理.5,附录A(资料性) 油茶低效林调查用表6,附录B(资料性)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8,DB5115/T 130-2024,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宜宾市翠屏区国有林场、江,安县国有林场、宜宾标计商品检测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成强、练东明、罗建勋、冯发玉、胡焱彬、赵东篱、易燕、李泽云、赵,翔,本文件为首次制定,DB5115/T 130-2024,1,油茶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茶低效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类型划分与评判标准、改造目标、改造措施、病,虫害防治、施工管理、种质资源保护、监测与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油茶低效林改造的生产技术活动及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3355 油茶,DB51/T 705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 术语和定义,LY/T 33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油茶低效林low function forest of Youcha,油茶油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值的油茶林,4 类型划分与评判标准,4.1 类型划分,油茶林改造前,应进行摸底调查,样地调查应按照GB/T 26424规定并填写附录A。应根据油茶林,分摸底调查结果,分析导致油茶低效林的原因,按4.2规定划分不同类型。调查时应标记出以下内容:,——油茶良种树和结果多的树;,——病树、弱树、霸王树、光杆树、过密树等需要伐除之树;,——需要高接换冠或截干更新的树木;,——需要补植地块,4.2 评判标准,4.2.1 品种配置不合理性油茶低效林,品种配置不合理油茶低效林为以下原因之一:,——品种(类型)单一;,DB5115/T 130-2024,2,——品种混杂,良种占有率未达到50%;,——主栽品种坐果率低,花期不同,劣株比例超过30%,4.2.2 林分结构不合理性油茶低效林,由于油茶林分稀密不均、林分密度差异较大导致的油茶低效林,为以下原因之一:,——每公顷株数超过1 200 株;,——每公顷株数低于500 株;,——稀密不均,高矮不一,异龄林,每公顷超过10 个天窗,4.2.3 林地荒芜性油茶低效林,由于多年撂荒、管理措施不当导致的油茶低效林,为以下原因之一:,——灌木杂草丛生,杂草覆盖率超过70%;,——多年撂荒,连续3 年无管护;,——高大乔木侵入,高大乔木覆盖率超过60%,4.2.4 林分衰老性油茶低效林,由于树龄过大、土壤养分不足导致的林分衰老性油茶低效林,为以下原因之一:,——30 年以上树木数量超过60%;,——林分衰败,代谢水平低,老、弱、病、残株率超过50%;,——土壤养分不足。有机质小于0.6%,全氮小于0.5 g/kg,有效磷小于3 mg/kg,有效钾小于,30 mg/kg 等指标中有2 项及以上的,4.2.5 综合性油茶低效林,品种配置不合理、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地荒芜、林分衰老等指标中有2种及以上因素造成的油茶,低效林,5 改造目标,通过改造后,品种优良株达70%,林分结构合理,郁闭度调整在0.7~0.8,每公顷年产油量达到,300 kg,6 改造措施,6.1 品种配置不合理性油茶低效林,6.1.1 高接换冠,应选择经国家、省级林木品种委员会审(认)定的成熟期相近适生品种3个以上,改造方法按LY/T,3355中8.2规定执行,6.1.2 部分更新,应将林分中除标记保留植株外的全部植株连根挖除,重新栽植适宜当地的成熟期相近油茶良种3,个以上,苗木质量应符合DB51/T 705要求,整地技术按GB/T 15776规定执行,造林、幼林管理按LY/T,3355中7.3、7.4执行,DB5115/T 130-2024,3,6.1.3 改造后管理,6.1.3.1 土壤管理,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应浅锄1次,宜在6月~7月雨季过后结合除草、追肥进行,深度在,10 cm;2年应深挖1次,在当年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结合施肥进行,深度在15 cm~20 cm,6.1.3.2 施肥,6.1.3.2.1 冬季宜在11 月~翌年1 月每株施有机质含量不少于45%的有机肥2 kg~5 kg,春季宜,在2 月~4 ……

……